新华财经北京12月25日电 12月22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龚维斌,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联络局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乐明主持。

  王昌林就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平等对话,发出学术评价的中国声音。二是要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内部规范与外部生态。倡导有组织、负责任、受监督、可追溯的学术评价,打造风清气正、互补完善、公开透明的评价生态圈。三是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知识体系与人才队伍。努力揭示评价对象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评价知识体系。以评价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培养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工作需求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龚维斌提出,学术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挥棒”“风向标”,是学术发展的“净化器”“过滤网”,其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直接影响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样态的形成和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工作应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理论创新、加强交流协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科研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柳斌杰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应加强对主体性评价、主题性评价、学术成果的真理性评价等问题的关注,引导社会科学研究“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回归理性、回归学术、回归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创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辉煌。

  操晓理表示,智库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中国智库“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明显加快,促进了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智库应努力担当作为,突出知外能力的战略定位,强化区域国别研究,提升对外发声能力,激发知外活力动力,更好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应在以往良好基础上,在知外能力评价方面作出新贡献新成绩。

  在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江等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进行主旨发言,共同就进一步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蒋颖,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田丰主持。

  当天下午,主题分别为“智库评价十年回顾与展望”“期刊评价与期刊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理论:十年回顾与展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实验室建设”的四个平行论坛召开。其中,在“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实验室建设”平行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出席了揭牌仪式。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平行论坛环节进行了相关汇报和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平行论坛主题展开热烈讨论。